李亚鹏:明星的身份给嫣然基金会带来伤害

世界奇闻 2025-08-19 05:19www.bionity.cn奇谈网

李亚鹏接受《人物》杂志独家专访,坦诚面对嫣然风波与商业转型

近日,李亚鹏接受了《人物》杂志的深入采访,敞开心扉,不仅谈及备受关注的嫣然风波与商业转型,还忆及演员生涯的点点滴滴,以及与宝贝女儿的温馨时光。

采访气氛轻松,人物杂志的记者(P)与李亚鹏(L)展开了一场深入的对话。

【关于嫣然风波】

L谈及嫣然风波时笑道:“我最近经历的,可以说是一场误会的风暴。我所有与嫣然有关的工作都是自费,包括这次坐的头等舱。”

P问及:“从台湾回来后,你都在忙些什么?”

L表示:“在台湾,我主要是为了澄清嫣然的一些合作事宜。因为这次风波,我们的合作伙伴产生了疑虑。为此,我不得不亲自前往沟通。这样的事在嫣然的7年里并不常见,但也时有发生。对于这样的误解,我已经习以为常,也理解大家的疑虑是基于对公益的不了解。”

P提到嫣然医院的执行院长杨院长说过年都在忙于审计。

L坦言:“为了这次审计,我们的财务人员都快疯了。因为需要所有部门的配合,但这次风波让我们的工作计划全部滞后。比如医院的合作、捐赠和公益项目等。”

当P提到评论中有人说李亚鹏潜逃台湾时,L笑着回应:“那些评论啊,我没看到。我朋友发微信告诉我,说我后天就潜返。”

谈及2月25日民政部官员关于嫣然事件的信息必须公开到位的言论时,L表示:“官员说得没错,这是一个标准的回答。我们主动要求民政部进行审计和调查,但又被误解为我们已经开始被调查了。”

L强调:“在我第一时间,我主动到民政部要求委派第三方审计机构对我们进行调查。我们的主管单位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他们在第一时间已经发布声明没有问题,但大家似乎并不买账。”

没错,我联系了红基会,第一时间就得到了证实,他们的审计是每年都在进行的。可是公众对此并不买账,有些人甚至用郭美美事件来嘲讽我们。这就像一个游戏,大家都在参与。对此,我觉得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寻找最高的官方机构支持。

当问及民政部当时的回复时,其实答案已经很明确,他们正在研究此事。我虽然没有那么大的能量,但作为红基会的代表,我还是表达了我坚定的愿望。当我听到民政部决定进行审计时,心中无比喜悦。

至于审计次数,算上民政部的这次,年前年后我们已经完成了三次审计。尽管这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量,但我们仍然坚持了下来。所有的资料摆满了整个屋子,一张一张地仔细审查。至于资料的数量,我只能说是一箱又一箱,从筹建开始,应该追溯到2010年。

我们的审计已经结束,并已经得出了结论:我们没有任何问题。目前正在撰写审计报告。记者也在核实此事,民政部的工作人员表示调查还在进行中,程序尚未完全完成,但一旦有结果,会向公众公布。

如果民政部发出证实信息,会有用吗?我认为如果最高的官方都发出了这样的声音,大家仍然无动于衷的话,那事情可能真的就这样了。至于王菲,我相信她还会持续为嫣然基金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上次王菲在微博上回应此事时,我们并没有事先交流。当她回应后,我看到了,我们的工作人员告诉了我。当时我的感觉如何?我有跟她交流吗?我的回答是:我不告诉你(大笑)。

在整个过程中,我是否有过纠结?要不要公开?向谁公开?公开到什么程度?其实我的思维很简单:第一,依法向公众公开;第二,向我们的捐赠人全部公开。不管是嫣然天使基金还是嫣然天使儿童医院,我们都是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信息公开的。我们每年都会这样做,并且符合法律规范。对于所有的捐赠人,我们的信息是全部公开的。我们已经向所有的捐赠人发送了邮件,欢迎他们联系我们。我们所有的运营状况、财务状况都会毫无保留地向捐赠人士公开。P邮件是统一发送给四千多个捐赠者的心声吗?

L是的,这封邮件承载了我们的诚挚谢意和透明度的承诺。我坦诚地表示,对于这件事情,我有些遗憾。尽管我们提供了详尽的答疑资料,却鲜有人关注。相反,一些未经证实的爆料却被疯狂转发和复制。据统计,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出现了超过一千三百篇文章,其中不乏头版头条。这样的舆论风暴给嫣然基金会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P你认为这样的舆论风波是媒体的责任吗?

L并不完全是公众的误解,也不是媒体的责任。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曾是公众人物,这就是问题的核心。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首先要得到主管部门的认可和支持,这是我们作为国家管理机构的基石。我们需要得到捐赠者的理解和支持。至于舆论的雾霾,我曾在微博上比喻,就像北京的雾霾天气,总有晴天的时候。这是一个阶段,我们必须学会隐忍。我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时间会给大家一个清晰的答案。正如一位律师朋友所说,正义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我要关掉外界的喧嚣,专注于我们的事业。

这件事还带给我许多感慨。前两天,我妈妈给我发了一条有趣的短信,她在家里发现了几张纸,上面是我们的一些声明和回应。她虽然不过问我的工作和生活,但看到纸上的内容后深感震撼。她告诉我:“你没有义务回答外界的质疑,他们是在误解和剖析你。做你想做的,妈妈支持你。”这使我明白了我有一个强大的后盾。

P你当时收到母亲的短信时有什么感受?

情感与信任:家庭与捐赠背后的故事

在这个充满情感与信任的世界里,家庭的力量是无可比拟的,而捐赠人的信任则是这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深感欣慰,因为没有一位捐赠人站出来质疑,这份信任是我们最大的自信来源。

记得我曾去医院,有人问我:“今天的情感是不是过于丰盈了?”我回答:“那是因为你未曾深入其中。”七年的付出,无论是捐赠还是其他形式的支持,背后都蕴含着精神的回报与收获。这种收获不同于名利所带来的满足感,它给予人们更多的力量。

【演员往事回忆】

谈到演员,有一个细节令人印象深刻。在中央戏剧学院的课堂上,有一个名为“解放天性”的课程。当时,老师要求全班同学站成一排,每个人都要从别人裆下钻过去。据说,李亚鹏因为不愿意做这个动作而哭泣。这是真的吗?

是的,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当时老师提出一个方案,让我追他,如果能追上就算了。本来要爬一圈,但老师给了我一个台阶。我站了快半个小时,就是不肯钻。看着快下课了,我们知道一堂课有四小时。然后刘立滨老师说:“我爬,你追我,你要抓到我就算。”他就开始爬了。当他经过我面前时,我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就抓住了他。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眼泪滑落在手绢上。班主任何炳珠老师看到我哭了,就悄悄给我递上手绢。那一刻真的很感人。回想起来,那半小时真的很难受。我觉得自己真的不适合做演员,但慢慢地我还是适应了。

艺术家需要有强烈的感受力和表达力。我感受力很强,但表现力稍弱。当我被问及是否觉得做演员不能满足对事业的期待时,我承认确实如此。因为演员这个行业太被动了,主动权很少在演员自己手中。尽管如此,《笑傲江湖》中的经历仍然历历在目。当时我作为令狐冲的接替者进入剧组时已经开机半个月了。面对之前的一些矛盾和作为一个没有拍过古装剧的青春偶像的压力,我在第一次拍打戏时受伤很多。但我求助无门,最后只能自己处理伤口。这段经历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做演员的艰辛与不易。在风华正茂的岁月里,我与我的年轻助理连子共同经历了一段难忘的拍摄时光。那时,我们都还年轻,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充满了活力和激情。一次紧急的任务让我们前往无锡城里买药,归程已是深夜,尽管疲惫,但我们仍坚持到了次日五点准备化妆。我对连子说,从今日起,我们只需专注于拍摄,不再提任何要求。

那段日子,我们拍摄了大约两个月的《笑傲江湖》。其中有一场令狐冲的戏份让我印象深刻。镜头里,我要从高处倒吊而下,接近地面时,剑尖点地,再一跃而起。这个武打动作要求极高的配合度,我反复尝试,头已晕眩,血管膨胀,仿佛要爆裂。每一次倒吊都如同头脑风暴,让我深感脑充血的痛苦。这个过程持续了数小时,那时的我,尚有余力应对这样的挑战。

如今回忆起那段日子,真是感慨万分。那时的我年轻气盛,与武行兄弟们并肩作战,为了一个完美的镜头不惜反复尝试。副导演可能都看在眼里,心疼我们的付出。最终,在无数次的尝试后,我终于得到了导演的认可。那一刻,武行的兄弟帮我解下威亚,轻声说:“鹏哥,辛苦了。”那一刻的认可,让我倍感温暖。

从演员到商人的转型之路同样充满挑战。我在硅谷的一次电视剧拍摄中接触到了网络世界,我的理工科背景让我看到了商机。我在美国撰写了一份简单的商业计划书,并成功获得了风险投资。回到北京后,我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那个时期的我与张朝阳他们并肩前行,我们都在为中国IT行业的崛起而努力。我的起步虽早,但他们都比我更成功。我的风投经历甚至比马云还要早一些,如今回想起那些日子,仿佛一场梦。但那些经历对我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

之后的挑战层出不穷,如运营喜宴网、推出杂志等。我在拍摄《笑傲江湖》的同时也在创业的路上不断前行。父亲去世的打击让我备受煎熬,但生活的脚步并未因此停下。我与李亚伟的合作开启了新的篇章,我们的团队不断壮大,共同面对更多的挑战和机遇。这些经历让我更加坚定地走上了自己的道路,也为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段旅程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但我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那是一个充满波折却又充满生命力的故事。父亲突然离世,留下了年轻的母亲和兄弟姐妹们面对生活的挑战。主要人物李亚鹏,一个坚韧不拔的男子,毅然决然地承担起家庭的重担,决定带领全家从北京搬到新的城市寻找新的生活。他的决定并非轻易之举,背后是他对家庭的深沉的爱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背后的故事发生在他的影视事业中。他计划开设影视公司早已在他的蓝图之中,父亲的突然离世让他的计划提前。筹备首部电视剧《海滩》时,面临投资方的撤资,但他并未退缩。即使面对可能的失败和挫折,他也坚决前行。他全额投资了这部剧,尽管过程中充满了困难和挑战,但他始终坚持下来。

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原则。对待员工,无论是剧组人员还是普通工人,他都一视同仁,坚持让他们住在五星级酒店,享用好的盒饭。他对他们的尊重和关心是他们工作的动力。他对艺术的执着和对生活的热爱都在他的决定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面对经济困难时,他并未被金钱所困扰。他说他对钱并不太在意,他更在意的是家庭的幸福和生活的质量。他习惯于面对最坏的结果,接受并克服挑战。他的坚韧和无畏让人深感敬佩。他的这种态度让他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坚定和勇敢。

他的哥哥在采访中提到,《海滩》剧组是他见过的最豪华的剧组。这不仅是对于剧组的赞扬,也是对于李亚鹏的赞扬。他的决心和毅力,他的热情和执着,都在这部剧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一个骨子里透着平等概念的人,或许与天秤座的性格有所关联,我也难以其中的奥秘。第一次参与影视拍摄时,我就坚持着一个信念:剧组中不应有特权阶层,每个人都应享有平等的待遇。

当时,我参与了一部戏的投资和拍摄,我们剧组前往海边的一个五星级酒店进行拍摄。这家酒店的老板是我好友,他对我说:“你们导演组都是贵宾,免费入住吧。”我欣然接受了这个好意,但提出了一个要求:“能否让全组都享受这个待遇?”他们起初有些惊讶,甚至有些不解,但还是答应了。于是,我们整个剧组都住进了豪华的五星级酒店。

每天,剧组现场都有几个冰柜,里面装满了各种冰镇饮料。刚开始,场工们都会偷偷拿取,制片人都看在眼里,却无可奈何。他们认为我无法容忍这种行为,但我并不介意。我知道大家不会把这些饮料拿去贩卖,只是享受一下暂时的快乐。过了一周,大家不再偷拿,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平等。

但好景不长,随着拍摄的深入,问题逐渐浮现。投资金额超出了预期,全组人员需要购买机票回家。面对这种情况,有人开始预支回家的打车费用。这让我有些崩溃,但也让我意识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从那以后,我明白了投资的风险与不确定性。

回忆往昔,让我带你走进李亚鹏的世界。1998年,那个在旧金山拍戏间隙的27岁的李亚鹏,他的商业之路起步于一张纸的构思,他凭借此构思成功拿到了5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背后的故事,或许我们并不完全了解。

今天,静静地躺在这里的高大男人,是我的父亲。谈及家庭,李亚鹏深情地回忆道,他的成长与家庭息息相关。从小,他就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当谈及他的父亲时,李亚鹏满怀敬意。他眼中,父亲不仅是一个无线电工程师,更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生导师。父亲的影响深深烙印在他的心中。父亲的高贵气质和对生活的热爱源于他们曾经共同的人生经历。在艰难的生活中,他们并肩奋斗,共同面对挑战。这种精神代代相传,影响着家庭的每一个人。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李亚鹏的父母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不得不离开家乡前往新疆。他们共同经历了许多艰辛和磨难,但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行,最终取得了自己的成就。父亲对无线电的热爱也深深影响了李亚鹏。他们一起组装电视机,那段经历让他学会了坚持和努力。这些品质一直伴随着他成长,成为他成功的关键。

李亚鹏的心中,父亲是他的偶像之一。父亲的话语一直指引着他的人生道路。“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宠辱不惊”,以及“为人当日有三省”,这些话语是父亲的智慧结晶,也是李亚鹏的人生信条。它们成为了李亚鹏面对困境时的座右铭,帮助他不断反省自己,坚定前行。

回首过去,李亚鹏感激父母对他的教育和培养。他们的经历让他学会了坚持和努力,使他成为了一个自信、坚定的人。正如他所言,“我从父亲身上学到的东西让我受益终身。”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他在商业道路上不断前行,成为了一个杰出的企业家。他也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正是他们的支持让他得以成长和进步。如今,他依然保持着那种对人生的热爱和追求,继续前行在人生的道路上。父亲对我影响深远的一件事,发生在我14岁那年。那时,我从初中毕业,未能如预期进入高中,而是进入了人生的另一阶段旅程。

当时,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困惑、迷茫。我的成绩曾经优异,全市第三名,但青春的波折让我迷失了方向。初三时,我经历了所谓的叛逆期,成绩下滑,开始与人发生冲突。尽管未能进入重点高中,但我的自尊心让我倍感挫败。

我与我母亲沟通后,决定离开新疆,回到老家合肥继续学业。那年我14岁,独自踏上前往安徽的列车。父亲送我到火车站,递给我一张手绘的郑州站中转地图。我独自走进火车站,开始了漫长的旅程。郑州站作为巨大的中转站,我需要在那里换乘。

在郑州站,我面临巨大的挑战。搬行李、签字,我在人群中穿梭,汗如雨下。每当累了坐下来休息时,我都会回头看看,仿佛看到父亲的身影,希望他能跟在我身后。但现实是,我必须独自面对这一切。

我对父亲的决定始终抱有理解,尽管当时有些不解。他的离世对我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在我拍摄《开心就好》期间,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我心如刀绞。但想到父亲的期望,我坚持完成了拍摄。

父亲的葬礼对我意义重大。我看到了母亲坚韧的一面,她的沉默和坚强让我深感敬佩。我看到了人们对父亲的尊敬和怀念。那些与父亲共事过的同事自发前来悼念,让我看到了父亲的人格魅力和他所追求的理想。

在我心中,父亲永远是我的偶像。他的理想、他的坚韧、他的善良,都深深地影响了我。他的人生理想最终得以实现,也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方向。如今的我,虽已踏上自己的道路,但始终铭记父亲的教诲和期望。父亲离世的悼词背后,藏着深深的情感与敬意。每当我回想起那个场景,都会想起他——我伟大的父亲。在我心中,他是那样高大且令人尊敬。许多人为他送行,他们都曾由衷地表达对他的敬仰,这让我深受触动。

相比于父亲,我可能更善于表达情感。他从未强求所有人的理解,我更没有这样的欲望。我更在乎的是身边的人,尤其是同事和第一次认识的人。我觉得我们有缘才能相遇,因此我会格外尊重每一段交往。对于无关的人,我并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去影响他们,因为我并非上帝。

说到父亲的教诲,其中第二点“人生无常,宠辱不惊”,在我人生的许多瞬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像是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路。最近,我也经常回想起父亲说过的这几句话,它们仿佛是我的能量棒和充电宝,给予我力量去面对生活的挑战。每个人都需要力量的补充,因为每个人都在消耗你的能量。

最近,我与窦靖童有了一次深入的交流。她去美国学习前,我们曾坐在老地方吃饭。我们聊了很多关于未来的话题,我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次交流让我更加相信家庭的传承力量。她刚刚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虽然我不会对外透露具体内容,但我相信她会按照自己的步伐坚定前行。我们之间的交流就像是一场心灵对话,让我感到欣慰和骄傲。毕竟她是我们家族的一员,她的成长和发展也是我们共同的期待和骄傲。她的未来成就不可限量,我相信她一定会在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次交流也让我更加期待她的未来表现和发展方向。无论是在音乐领域还是其他方面,她都拥有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我也期待她的未来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就像其他家庭成员一样,她也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一直在默默地支持她、鼓励她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我也相信她会继续努力前行不负众望取得更大的成就让我们共同期待她的未来吧!我觉得与我所想象的不同,仍有很多想要与她分享。

再详细说说吧。对于她,我有很多话想说。前段时间,我把父亲送我的一句话也送给了她:“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她对此表示感谢。我还告诉她:“人生无常,宠辱不惊。”这是当年离家读书时父亲对我的嘱咐,现在与她分享。她对此有所体会,表示这些话语在她成长道路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继续为她推荐好书,这次选择了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我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她未来打算将音乐创作作为人生方向,我觉得艺术创作的人需要一颗对情感非常敏感的心。茨威格的作品以人物心理细节描写见长,尤其是对情感和爱情的描绘,在我看来是最细腻的。我在她这个年纪时读过的这本书,在情感上给了我深刻的触动。

谈到李嫣,有人采访嫣然医院的鲍爽副院长时提到,李嫣与我有些相似,都很能忍耐。我想笑,因为我觉得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李嫣内心的能量很大,即使打针时也从未哭过。这让我想起了外公曾经对我们说的话:“这孩子气定神闲,将来的成就一定非凡。”外公是在第一次见到一个月大的李嫣时说的这番话。所以我相信她无论将来成功与否,都不会轻易失败。

关于她5岁时走14公里山路的经历,我想说的是,那是一种教育方式。我们为她设计了这个课程,让她从小养成独立习惯。尽管后半程3个半小时没有水喝,但我们要求她自己完成。每年的1月1日,我们都会带她去爬山。这样的训练从她一岁多会走路时就开始,包括带她去山里做科学观测等。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她的体能、意志力和拓展她的极限。每个人都有无限可能,只有过早放弃的人才会错过那些可能性。至于“女儿要富养”的说法,我也认同。物质上的丰富并不意味着精神上的缺失,两者应该并存。通过之前的教育方式,我们希望能培养她的精神力量。从每一次的微妙突破中,李嫣逐渐展现了她独特的艺术才华和潜在的巨大自信。正如亚洲青年艺术现场秘书长宋婕所言,她视李嫣为一个小天才,每一笔随意涂鸦都蕴含着非凡的魅力。面对这样的赞誉,我深感赞同,同时也认为这其中包含了大家对她作为王菲与李亚鹏的女儿的关爱和鼓励。

提及李嫣的绘画技艺,我深感她在艺术上确有天赋。比如她曾画过的与母亲和背包的背影,那独特的笔触和神韵让人一眼便能认出那两人的身影。这种天赋并非轻易可见,而是需要用心去感受和欣赏。除了天赋之外,我也明白关爱与鼓励的重要性,它们为李嫣的成长提供了温暖的环境。

作为父亲,我对李嫣的教育始终保持着严肃的态度。但我从未否认过对她的爱意。我记得在云南的一次事件中,她因为不听话而让我生气,那是我少数几次对她发火的情况之一。但在我心中,我认为父亲在教育过程中应扮演权威的角色,而母亲则给予无尽的爱。这样,孩子才能学会尊重权威,同时拥有给予爱的能力。

鲍爽见证了李嫣的成长,她提到李嫣去看牙医时,我们全家都会陪伴她。我从未拒绝坐在牙椅上陪她一起度过那些紧张的时刻。即使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我在一旁手托她的头,我也会忍住痛苦去完成这一任务。这样的体验让我更加理解她的感受,也让她感受到家的支持和温暖。

经过四次精心采访,本文应运而生,它们分别是在春天的2月13日、3月12日、3月21日以及春意盎然的3月31日。

本文由张捷与季艺共同撰写,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将采访的内容以生动的文字呈现出来。他们的编辑团队,包括张捷和李泓东,以专业的编辑技巧,使文章更加精炼和有条理。

摄影大师尹超通过Superstudio的镜头,捕捉了采访中的精彩瞬间,使得这篇文章更具视觉冲击力。形象设计Momo为文章增添了时尚元素,使得读者在阅读文章的也能感受到时尚的气息。

化妆发型专家邹成程以Ontime的风格,为采访对象打造了完美的妆容和发型,使得文章更加具有视觉享受。而图片统筹于千则负责将所有这些图片元素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得整篇文章在文字和图片的配合上更加和谐。

在这四次采访中,我们深入了解到了许多关于个人成长、时尚潮流、艺术创作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张捷和季艺的笔触,我们得以领略到这些话题的深层次内涵。通过尹超的照片、Momo的形象设计以及邹成程的化妆发型,我们得以从视觉上感受到这些话题的生动展现。

这篇文章不仅是对四次采访的简单整理,更是对人性、艺术和生活的挖掘。我们希望能够引发读者对于这些话题的思考和讨论,同时也能够享受到阅读这篇文章带来的愉悦和启发。

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对话,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思想碰撞。我们期待与读者一起,继续这个世界的和广度。

上一篇:预言背后的玛雅人(图)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onity.cn 奇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奇闻异事,奇闻怪事,奇闻趣事,未解之谜,灵异事件,ufo事件,军事秘闻,娱乐八卦,历史趣闻,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