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曾经参过军,为何后来去绘画了呢?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生活在东晋时期。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画家,更是一位对艺术充满执着追求的人。早年,他曾跟随大画家卫协学习绘画,题材广泛,无论是故事、人物肖像还是山水禽兽,他都得心应手。尤其在人物肖像方面,他的造诣更是深厚。
顾恺之二十岁时,曾慷慨解囊,为建康的瓦官寺捐款百万。寺僧对他颇为怀疑,认为这不过是年轻人的大话而已。顾恺之却以自己的才华和行动证明了一切。他在墙壁上挥毫泼墨,绘制了一幅维摩洁的像。当画像完成,尤其是人物的眼睛被点亮的那一刻,整个画面仿佛焕发出神采,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人们纷纷前来参观,施舍的钱财瞬间汇集而来。这一事迹充分展示了他在人物肖像画方面的天赋。
顾恺之的画作内容丰富,风格独特。他既擅长肖像画和宗教画,又善于描绘历史画和文学故事画。他的画作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山水景色则更是美不胜收。他的笔法绮丽多姿,传神达意。
顾恺之不仅重视人物的神态表现,更强调眼神在传神方面的关键作用。他常常精心绘制人物,却迟迟不点眼睛。他曾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个)中。”他对点睛的重视可见一斑。他画人物时,还会注重描绘周围环境,以及人物的特点。他的作品中,人物形象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形象鲜明。
顾恺之的画作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雪霁望五峰图》开创了山水画的先河。而他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则是古代名画中的珍品,生动地描绘了各种人物不同的性格和周围的环境,线条优美流畅。
顾恺之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被誉为“三绝”,即才绝、画绝、痴绝。他的聪明才智、艺术才华以及对艺术创作的执着和专注,使他成为六朝时代最杰出的画家和中国绘画史上的理论家。
他的著作《论画》、《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为我国现存的较早的绘画理论著作,其中“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观点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顾恺之留下的众多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画作,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他不仅是一位艺术家,更是一位为艺术献身的人,他的故事和作品将永远为我们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