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吉士简介 历史进程及著名人物有哪些
古代翰林院庶吉士的演变与杰出人物
庶吉士,亦称为翰林庶常,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的短期职位。其名源自《书经·立政》中的“庶常吉士”,为皇帝近臣,起草诏书、讲解经籍等,是明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之一。
历史沿革:
1. 洪武初年,选进士于诸司及翰林院之下观政,分别称为庶吉士和观政进士。
2. 永乐二年(1404年)始,庶吉士专隶于翰林院,选长于文学及书法之进士充任。此后的惯例是,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编修,而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称为“选馆”。
3. 清朝以后,选官更为严格,由皇帝主持之朝考决定。庶吉士期间,由翰林内经验丰富者为教习,授以各种知识。三年后,在会试前进行考核,成绩优异者留任翰林,正式成为翰林;其他则被派往六部或地方任职。
著名人物:
1. 陈敬宗:永乐二年的进士,被选为庶吉士,在文渊阁学习,参与修订书籍。
2. 李德章:官至翰林院庶吉士,发现熔化的珠玉浇水凝固后具有晶莹透亮的色彩,后用当地原料烧制成了“永子”,被敕令列为贡品。
3. 杨廷和: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年少成名,历任宪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为武宗、世宗两朝宰辅。因“大礼议”与世宗意不合,后被削职为民。
4. 张居正:晚明时期著名内阁首辅,推行考成法、一条鞭法等新政,加固边防,使大明王朝国库充盈。但由于改革触动了大官僚、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加上张居正权高震主,引起明神宗不满,去世后随即被抄家。
5. 梁清宽:清初政治人物,进士及第后选庶吉士,官至吏部侍郎。
6. 何世璂:山东新城县人,1709年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后历任要职。
7. 潘绍烈:清代莱芜市人,字子骏,号西村,曾以翰林庶吉士的身份为皇帝效力。
这些杰出的庶吉士们以其卓越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们不仅是个人的典范,更是时代的标志。他们的生平事迹和成就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像他们一样,不断学习、积极进取,为自己的事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乙酉科拔贡,戊子科举人,己丑科进士联捷,这位才子被授翰林院庶吉士,同时在武英殿协修文献,更是获得了文林郎散馆的敕封。后担任河北省知县,又曾随任福建省瓯宁县知县。在历经三年的丁忧之后,他选择不再复出,转而投入到汉源书院的教学工作中,致力于培育后进。他的书法造诣深厚,更对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再来看曾国藩,这位晚清理学大师的一生可谓传奇。他于一八一一年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学术天赋。年仅六岁便进入私塾读书,八岁便能熟读八股文、五经等经典著作。十四岁时,他在长沙参加童子试,成绩名列前茅。虽然父亲热衷于功名,但多次参加童试均未得中。幸运的是,曾国藩师从父亲,自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在一八三三年进入县学成为生员。此后,他赴京参加会试,虽多次落榜,但始终不放弃。最终在一八四八年考中贡士,踏上仕途的快车道。
蔡元培是另一位令人敬佩的学者和教育家。他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一生历经多个时代,始终坚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蔡元培家学渊源深厚,他在乡试中一举考中举人,后又在恩科会试中顺利考中贡士。因对书法的要求极高,他在考中贡士后主动要求留待下一科殿试再考,回家刻苦练习书法。终于在一八九二年春天,蔡元培自觉书法技艺达到要求,赴京参加殿试,获得二甲第三十四名的高位,被选为庶吉士。
这两位人物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坎坷与辉煌。他们不仅学术造诣深厚,而且在教育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曾国藩和蔡元培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追求,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像他们一样,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为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