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深圳声乐季第四天:中国声乐高峰论坛及全

历史名人 2025-09-10 10:13www.bionity.cn奇谈网

自2020年8月8日起,深圳的“声乐季”活动便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各类课程和比赛的陆续开展,城市的文化氛围愈发浓厚。特别是在8月11日,盛大举办的“中国声乐高峰论坛”及“全国声乐邀请赛”决赛,更是将这一活动推向了高潮。

(图:中国声乐高峰论坛现场)

这场盛大的论坛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隆重召开。此次论坛汇集了众多业内精英,包括深圳市龙岗区区委宣传部部长尚博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副校长朱世平等多位嘉宾。还有众多知名音乐家、歌唱家、教育家等出席,如演奏家秦德松、歌唱家吴哲铭、田彦等,以及众多业界翘楚。论坛由知名音乐理论家萧梅主持,围绕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论坛分为四大议题:人才需求与院团经验、人才需求与院校经验、深圳龙岗区经验以及展望。在“人才需求与院团经验”的讨论中,专家们强调了人才转型与创作转型的重要性,并建议院团与艺术院校在人才培养与衔接方面加强合作。他们希望学生能通过参与院团实践,顺利完成从校园到舞台的过渡。专家们还提出了中西文化交融的问题,建议引进外国专家,推动“中为洋用”的创作理念。

(图:“中国声乐高峰论坛”专家合影)

在“人才需求与院校经验”的讨论中,专家们普遍关注国内艺术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他们强调,声乐人才的培养应以道德培养为基础,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音乐的培养为落脚点。针对院校与院团之间的衔接问题,专家们建议双方共同合作,缩短学生进入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其中,作曲家王黎光和歌唱家雷佳通过连线的方式分享了声乐人才培养的见解,特别强调了声部建设的重要性。

在分享深圳龙岗成功经验的部分,诗人唐跃生、艺术制作人曾震宇、深圳市龙岗区文化馆馆长万剑等多位嘉宾介绍了龙岗区举办类似活动的成功经验以及声乐季在龙岗的落地情况。论坛的展望部分则强调了“深圳声乐季”作为青年声乐人才交流平台的角色,并期望其成为从学生到演员、从校园到院团、从课堂到舞台的桥梁。

此次论坛不仅是一次音乐的盛会,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它为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也为深圳的文化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这场论坛,我们期待中国声乐艺术的未来更加辉煌,也相信深圳将继续在文化传承与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专家们对“深圳声乐季”赞不绝口,虽然活动才迎来第二届,但已经赢得了极高的人气和口碑。他们普遍认为这是一个集学术、艺术、实践为一体的人才培养项目,具有显著的效果和成绩。专家们游暐之表示:“深圳声乐季让学员们在短时间内集中学习,明确了他们未来的艺术道路。”张萌也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并且它的示范作用正在逐渐凸显出来。

在“深圳声乐季·全国声乐邀请赛”的决赛中,20名中国声乐学员和22名西洋声乐学员经过初赛和复赛的激烈角逐,最终产生了中国声乐和西洋声乐各前三名。决赛于8月11日下午在龙岗文化中心举行,选手们通过演唱不同题材的四首声乐作品,最终根据评委的综合打分决出名次。其中,星海音乐学院的陈滢竹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中国声乐组第一名,来自中国歌剧舞剧院的青年演员杨西音子和北京歌剧舞剧院的青年演员吴梦雪分别获得二三名。武汉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陈咏汐凭借独特的演唱风格赢得了美声组的第一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青年教师蔡静雯和四川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何亮辰分别获得二三名。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唱片总公司将为获得“深圳声乐季·全国声乐邀请赛”第一名的两位选手录制个人专辑。

随着比赛的落幕,深圳市龙岗区区委领导以及获奖选手们共同留下了珍贵的合影,记录下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还展示了中国声乐人才培养计划的一些优秀学员,如陈咏汐、陈滢竹和何亮辰等。他们的才华和努力为声乐界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让人对“深圳声乐季”的未来充满期待。附上是第二届“深圳声乐季·全国声乐邀请赛”中国声乐组及美声组的决赛排名情况。(略)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onity.cn 奇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奇闻异事,奇闻怪事,奇闻趣事,未解之谜,灵异事件,ufo事件,军事秘闻,娱乐八卦,历史趣闻,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