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张鲁是什么人?他为何会看不起刘备?
汉中风云:张鲁的崛起与归顺
在群雄纷争的末年,汉中之地,看似地盘不大,却孕育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历史。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奇秘网小编的脚步,这段历史的神秘面纱。
公元215年,曹操率领大军征讨汉中,目标直指军阀张鲁。得知弟弟在阳平关战死的消息后,张鲁陷入慌乱。他接到了谋士阎圃的建议,考虑归附刘备或投降曹操。张鲁却坚定地选择了北降曹操。
那么,张鲁为何有底气鄙视刘备,毅然选择归降曹操呢?这背后,离不开他所掌握的五斗米教的助力。
汉末,张道陵在蜀地为官时,创立了五斗米教,尊为道祖。其子张衡继承父业,将五斗米教发扬光大。卢氏,这位天生丽质、勤修道术的女子,更是使得五斗米教声名远扬。她白日飞升的事迹,使得益州牧对她恭敬有加,刘焉更是善待她的家族,特设职位给张鲁。
张鲁凭借五斗米教的助力,夺取了汉中,并在刘焉的默许下,消灭了亲密战友张修,独揽大权。他在汉中大力推行五斗米教,建立了割据政权。
张鲁以五斗米教为核心,建立了一套独特的管理体系。他以鬼道教育信徒,自称为“师君”。入门者被称为“鬼卒”,忠实信徒则被称为“祭酒”,有权统领部众。张鲁在汉中实行宽宥政策,重视诚信,重视教育信徒以“自首其过”为要旨。这些奇葩措施使得张鲁实力大增,附近少数民族首领纷纷归附,关西百姓也纷纷投奔他。
毛主席曾对张鲁的政权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他治理汉中的措施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当曹操亲征张鲁时,张鲁选择了归顺。他深知自己的实力与曹操相去甚远,因此决定归降朝廷。在归降的过程中,他展现出了极高的诚意和善意,令人敬佩。最终,他得到了曹操的赏识和重用,被封为镇南将军、阆中侯。
张鲁的归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归顺之前,他曾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是投奔刘备还是归顺曹操?在谋士阎圃的建议下,他选择了归顺曹操。这一选择使他得到了重用和尊重,也为他带来了更高的地位和荣誉。最终他成功地融入中原文化圈中并在次年安然离世得到朝廷的谥号原侯这是对他一生的肯定与尊重也是对他在汉中风云中的贡献的认可与纪念。在张鲁的一生中他凭借五斗米教的助力以及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在汉中风云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历史课题。(四)张鲁对刘备的蔑视与其归附曹操的决断
张鲁敢于蔑视刘备,毅然选择归附曹操,其背后的原因深值得。
汉中,尽管地域狭小、人口有限,却是五斗米道的发源地。作为第三代天师,张鲁肩负着将五斗米道传播至四方的使命。当曹操的大军压境,天下十三州中已有九州归于曹操,而刘备仅占据益州及荆州一部分。对于张鲁而言,要使五斗米道广为流传,归附曹操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他趁曹操“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之际,与北迁的汉中教民在三辅地区扎根,积极传播五斗米道,最终成功将其扩展至北方和中原地区,至魏晋时已成为大教派。
名正言顺也很重要。曹军作为军,身份正当;而刘备只是一介割据小军阀,且正与东吴因荆州问题陷入纷争,蜀中局势不稳。张鲁拥有镇民中郎将兼汉宁太守的朝廷命官身份,归顺军等于名正言顺地回归队伍。
张鲁对刘备的鄙视还源于其深刻的政治洞察。刘备的野心和手腕在张鲁眼中暴露无遗。刘备打着帮助刘璋的旗号,实则趁机壮大自身势力,最终取代刘璋占据益州。前车之鉴让张鲁警觉,不愿重蹈覆辙,更不愿与杀母仇人为伍。刘璋投降刘备后的遭遇也让张鲁心有余悸。若张鲁归降刘备,便与杀害母亲和弟弟的凶手刘璋为伍,这是张鲁无法接受的。张鲁也不愿让汉中成为刘备抵御曹操的第一道防线,沦为战火之地。
在群雄纷争的时代,以实力论,张鲁或许是一个小军阀。但以眼光和理想论,张鲁无疑是一个识时务的俊杰。他明白归附曹操更符合其传播五斗米道的使命,也能为汉中地区带来更长远的和平与繁荣。他的选择,展现了他的智慧与勇气,也为历史留下了深刻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