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强调不能杀关羽,为何吕蒙仍然还要杀-

娱乐爆料 2025-09-10 09:08www.bionity.cn奇谈网

三国鼎立之际:关羽之死的背后真相

随着风云激荡的三国时代走进人们的视野,无数英雄豪杰的事迹被传颂千古。其中,关羽的死因一直备受争议。在读者间流传着一种说法,孙权曾再三强调不可杀关羽,而吕蒙却一意孤行。但事实真相究竟如何?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探寻关羽之死的背后真相。

关于“孙权一再强调不能杀关羽,吕蒙还要杀”的说法,其实来源于《新三国》,并非正史记载。编剧在此处的脑洞确实有其独到之处,考虑到了孙权的能力与策略,但在历史事实上却有所偏差。事实上,孙权与吕蒙在对待关羽的问题上,都有其自身的战略考量。

在正史中,孙权偷袭荆州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尽管后世对孙权的这一决策颇有微词,认为其愚蠢至极,但从孙权的角度出发,这一决策背后有其复杂的考量。孙权若想自保、谋求发展,甚至一统天下,必须联合蜀汉对抗曹魏。鲁肃在当时的东吴集团中,是少数拥有战略眼光的人,他明白与蜀汉的联盟至关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孙权与刘备的联盟越走越顺畅。关羽在荆州及之后的战役中表现出的战斗力,使得东吴将领心生忌惮。尤其是在关羽攻打樊城时,其声势浩大,一度令曹魏胆寒。东吴内部可能产生了担忧,担心日后关羽成为东吴的心腹大患。在这样的背景下,孙权可能产生了诛杀关羽的想法,以确保东吴的安全。

是否吕蒙真的想要诛杀关羽呢?在正史记载中,吕蒙并没有明确表示要诛杀关羽。相反,在三国演义中,孙权才是推动关羽被杀的关键人物。从历史角度看,真正想要诛杀关羽的应该是孙权本人。

站在后世的角度,我们可能会认为孙权的决策愚蠢,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孙权可能认为诛杀关羽是维护东吴利益的必要手段。毕竟,历史的走向是复杂的,一个决策的背后涉及到诸多因素与考量。

关羽的死因并非如传闻中的那样复杂。在历史的大背景下,孙权的战略考量可能是导致关羽被杀的关键因素。但历史的真相可能永远隐藏在层层迷雾之中,等待着我们去探寻、去发现。刘备与孙权进军中原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鲁肃的存在,如同希望的明灯,持续照亮着与刘备的联盟之路,他犹如桥梁,连接着天下的局势,改变着战场的格局。命运捉弄了人,鲁肃英年早逝。失去他的东吴,新任都督吕蒙虽武艺超群,却缺乏深远的战略眼光。

鲁肃洞悉天下大势,认为曹操势力庞大,对东吴构成严重威胁。他主张与刘备结盟,共同抵御曹操的侵略。吕蒙的看法却有所不同。他认为曹操虽地面广阔、陆军强悍,但东吴可凭借长江天险抵挡曹军。只需占据襄阳,控制长江上游,再沿江布置兵力,便可高枕无忧。

在鲁肃健在时,吕蒙的谋略被压制,孙权更倾向于鲁肃的战略。但鲁肃去世后,吕蒙逐渐在孙权面前显露头角,孙权的战略思想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吕蒙向孙权献策,主张攻打徐州。他认为即使攻下徐州,也难以长期守住,因为曹军势必会发动反击。所以不如攻打荆州,完全占据长江,形成稳固的防线。

孙权在吕蒙的建议下,趁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时偷袭了荆州。此后,他并未停下脚步,继续扩大战果,攻入川中。这表明孙权的战略意图已超越了自保,他意图通过占领益州、荆州、扬州,与曹操平分天下。这一战略与当年周瑜提出的计划相呼应,但因周瑜的去世而暂时搁置。

如今孙权重提此战略,显示出他仍有争霸天下的雄心。既然决心与刘备决裂,攻取益州,那么对于军事能力出众、对刘备忠心的关羽,孙权自然不会手下留情。击杀关羽,对孙权来说,既是为了消除潜在的威胁,也是实现二分天下战略的必要步骤。

“孙权一再强调不能杀关羽,吕蒙还要杀”的说法并不准确。实际上,站在正史的角度来看,孙权放弃与刘备联合对抗曹操的战略,转而实施攻占益州、与曹操平分天下的战略。在此战略背景下,击杀关羽对孙权来说,既是消除隐患,也是实现战略目标的必然之举。真正想杀关羽的人,其实是孙权。他的野心和决心,使他走上了这条道路,而吕蒙则是他的执行者之一。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onity.cn 奇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奇闻异事,奇闻怪事,奇闻趣事,未解之谜,灵异事件,ufo事件,军事秘闻,娱乐八卦,历史趣闻,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