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材料作文
材料作文,一种独特的形式,以“材料+要求”的模式呈现,要求写作者紧密围绕材料的核心内涵展开论述。这对于写作者的审题能力、逻辑构建能力,以及使用多元素材支撑观点的能力都提出了挑战。下面,我们将结合近年高考优秀作文案例,深入材料作文的要点。
一、审题立意:精准把握核心逻辑
在材料作文的审题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取材料中的关键词,分析并理解其中的核心概念。这些概念可能是关于“节俭与文明传承”、“物质与理想的辩证关系”,或是关于“向里走与向外求的平衡”等等。紧接着,需要提炼出中心思想,明确价值判断或哲理思辨,避免停留在现象描述层面。
二、结构搭建:清晰逻辑,层次分明
在文章的结构上,可以采用经典的三段式。首先是引题部分,结合材料引出论点;接着是分论点部分,可以从历史、现实、未来等维度展开论述;最后是升华部分,呼应材料,强调文章的现实意义。对于矛盾型材料,可以采用辩证结构,通过对比论证展现思辨。
三、素材运用:多元且精准
在素材的选择上,需要运用多元且精准的素材来支撑观点。可以引用历史典故,增强文章的厚重感,如《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或是秦西巴放鹿的哲学启示。结合科技、生态、文化等热点现实案例,如深圳中学的“零碳教室”项目,或是屠呦呦团队受《肘后备急方》启发的故事。还可以运用文学化的表达,善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
四、常见误区提醒
在写作过程中,需要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切忌抛开材料自说自话,必须始终围绕核心逻辑展开。避免罗列事例而无分析,需要强调素材与论点的内在关联。分论点间需要有递进或互补关系,形成有机的整体。
以一篇范文为例,《节俭:文明传承的黏合剂》。文章从三星堆青铜器反复熔铸的现象引出“节俭是文明基因”的论点。接着,从历史的维度、现实的维度以及未来的维度分别展开论述,最后强调节俭对文明赓续的永恒价值。这样的文章既具有思想,又展现了文学美感,是展现思辨能力的优质载体。
材料作文的写作需要写作者具备深入的理解力、清晰的逻辑能力,以及丰富的素材积累。通过精准审题、合理构建逻辑框架,以及多元素材的支撑,才能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材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