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次生物大灭绝 灭绝了哪些生物
第六千五百万年前,地球经历了一场空前绝后的生物大灭绝事件,这是继地球诞生以来发生的第二大生物灭绝事件。这次事件距离现在大约六千五百万年,发生在白垩纪末期,大约75%-80%的物种在这场灾难中灭绝。这次灭绝事件最为著名的是终结了长达10万年的恐龙时代。
这次大灭绝的起因有多种假设,其中,地外空间和火山喷发是主要的原因。在白垩纪末期,地球可能遭受了一次或多次的大规模陨星雨袭击,导致全球生态系统遭受重大崩溃。这次撞击产生的能量相当于人类历史上最强烈地震的100万倍,以及地球上总量爆炸的l万倍。大量的气体和灰尘进入大气层,遮蔽了阳光,导致地球表面温度急剧下降。
这场灾难对地球生物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由于大气中高密度的尘埃,阳光无法直射地球,导致植物逐渐枯萎死亡。没有了植物,植食性的恐龙也因饥饿而死亡。随后,肉食性恐龙也失去了食物来源,它们在绝望和相互残杀中慢慢消亡。几乎所有的大型陆生动物都在极其寒冷和饥饿中绝望地死去。而小型的陆生动物,如一些哺乳动物,依靠残余的食物勉强维持生命,终于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刻,迎来了古近纪陆生脊椎动物的大繁荣。
这场大灭绝事件对地球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消灭了地球上的霸主——恐龙及其同类,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登场提供了契机。这次灾难使地球表面的生物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新的生物种类的诞生创造了条件。这次事件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人类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责任。我们是地球的新主人,但我们有责任保护这个脆弱的生态系统,避免类似的灾难再次发生。
除此之外,这次大灭绝事件也引发了科学家们对地球未来命运的思考。他们开始关注地球所面临的各种潜在威胁,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物种灭绝等。这些威胁如果不加以控制和管理,可能会导致类似的灾难再次发生。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来应对这些挑战,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