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之前慈禧太后还记着最后要做什么事?

世界奇闻 2025-08-18 01:54www.bionity.cn奇谈网

在清王朝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令人扼腕叹息的事件,那就是清光绪皇帝的死。那是公元1908年的11月14日,年仅38岁的光绪皇帝在北京中南海的瀛台涵元殿黯然离世。而在次日午后,紫禁城仪鸾殿又传来了一声叹息,一位历史人物的生命黯然落幕,享年73岁。

光绪皇帝的死是清末最大的历史疑案之一。各种文字资料纷纷记载,光绪皇帝可能是被人谋害的,据说是服用了过量的导致中毒身亡。而在众多猜测中,慈禧太后的名字被频繁提及。从光绪四岁入宫的那一刻起,他就受到了慈禧的抚养和管教。慈禧的专制与威严,使光绪在精神和思想上长期处于紧张和压抑的状态。

当光绪皇帝长大成人,开始亲政时,他仍然时时受到慈禧的掣肘和辖制,心情沉重。在光绪34年初,尽管皇帝病重,但各种迹象表明他并未到病入膏肓的地步。在去世的前一天,他还发布谕旨,寻求名医灵方。这说明病中的光绪皇帝仍然保持着清醒的神智和对康复的强烈信心。

在光绪帝去世的前一天,清廷发布了两道谕旨。其中一道命令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在宫内接受教养,并在上书房读书;另一道则任命载沣为摄政王。这两道谕旨背后的含义十分明确。虽然溥仪当时并未被确立为大阿哥,但他已经成为清室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这两道谕旨很可能并非出自光绪皇帝之手,甚至光绪本人也一无所知。因为大权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光绪皇帝不过是她手中的一枚棋子。决定皇位继承人这样的重大问题,慈禧是绝对不允许光绪染指的。这两道谕旨完全是根据慈禧的个人意志颁布的。

在颁布谕旨的时候,慈禧已经决定要让光绪死去。如果光绪死在慈禧后面,那么关于溥仪进宫和载沣为摄政王的谕旨可能只是一纸空文。因为慈禧死后,光绪肯定会改变这个并非出于他本意的政治安排。

慈禧太后临终前的这一政治安排,可能是以清王朝江山社稷的名义和借口,但也直接反映了她个人独裁专制的主观意志。这一安排更是将她的自私、阴险、固执和刻薄的个性与作风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一安排下,大清王朝的马车再次沿着预定的轨道行驶,距离覆亡已经为期不远了。

可以说,光绪皇帝的死和慈禧太后临终前的政治安排,都是清王朝历史的重要转折点。这些事件不仅揭示了权力的残酷和无情,也预示着这个古老王朝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和危机。

上一篇:手机解压exe文件的软件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onity.cn 奇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奇闻异事,奇闻怪事,奇闻趣事,未解之谜,灵异事件,ufo事件,军事秘闻,娱乐八卦,历史趣闻,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