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是白起的巅峰,为什么秦昭襄王为此要
传奇人物:白起的一生
提到,人们总会联想到一系列令人震撼的历史事迹。今天,奇闻网的小编带您深入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
白起,被誉为秦国的名将,他指挥的战役无数,大小七十余战从未有过败绩。他歼灭韩魏联军二十多万,彻底扫平了东进的障碍。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从此楚国一蹶不振。长平一战,他一举歼灭赵军四十五万,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这也奠定了他在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地位。
对于白起来说,长平之战既是他的巅峰,也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公元前257年,白起在赴任途中,因种种原因与朝廷产生矛盾,被赐剑自刎。那么,为什么秦昭襄王要赐死白起呢?
一、白起南征鄢郢,北觎马服,战绩赫赫。有人认为,白起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特别是在长平之战中,解决了山东六国最强大的赵国,秦昭襄王应该重赏他,而非赐死。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白起因战功累累,已无法再赏赐。这就是功高震主的典型案例。在《淮阴侯列传》中曾有记载,当一个人功高震主时,意味着危险将不期而遇。
二、在西汉初期,功高震主的韩信并未获得善终。白起在秦国的影响力与韩信在西汉相当。他不仅赢得了秦国将士的信任和支持,还具有非常高的威望。而且,因坑杀四十多万赵国士卒,让山东六国为之恐惧。若白起有心谋反,势必有众多响应者。无论白起是否有谋反之心,他的存在对秦昭襄王构成了威胁。
三、白起的被杀,还因为他口无遮拦,激怒了秦昭襄王。长平之战后,白起主张暂不对赵国进攻,但秦昭襄王未采纳,结果在邯郸之战中因楚国和魏国的支援而惨败。白起对此的言论让秦昭襄王大怒。加之之前对白的猜忌和范雎的添油加醋,最终导致了赐死的命令。
四、白起的死除了上述原因外,还因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正如历史所言,“其惟春秋”。白起的死引发了秦人的怜悯和怀念。秦始皇即位后,对白起颇为敬重,把他的儿子白仲分封于太原。千年之后,家族诞生了著名诗人白居易。他在《太原白氏家状二道》中追忆先祖白起:“赐死于杜邮并非其罪所致”。这无疑是秦国上下对白起功绩的肯定与纪念。这位传奇人物的一生充满了辉煌与遗憾,令人扼腕叹息的同时也为他的英勇事迹所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