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著名历史学家郑樵简介 郑樵是怎么死的?

世界奇闻 2025-08-15 12:52www.bionity.cn奇谈网

郑樵,这位中国宋代的史学家和目录学家,堪称一时之俊。一生未曾应试,却潜心研究,被尊称为郑渔仲或夹漈先生。他出生于北宋徽宗三年,在兴化军莆田的一个书香门第中,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尽管家境逐渐衰落,年仅十六岁的郑樵便开始了清贫的生活,但这并未阻挡他追求知识的脚步。他与兄长背着包裹,四处借书,坚持不懈地继续学习。

郑樵的学问不仅限于四书五经和应试之学,而是广博而深厚。他深入田间山野,追求实学,不仅从书本中汲取知识,更追求天地间的各种科学知识。他渴望将自然科学知识提拔到儒家经典同等重要的位置,不断呼吁人们重视自然科学。与许多读书人不同,郑樵读书并非为了应试入仕、光宗耀祖,而是出于对知识的热爱和探索。他的目标十分单纯,就是探索更多的知识,并致力于传播天下。

靖康元年,国家面临危难,北方强敌的入侵让郑樵无法再置身事外。他和兄弟郑厚联名向朝廷上书,表达他们的抗金志向和报国才能。但请愿并未得到朝廷的重视。南宋绍兴元年,郑厚应试入仕,而郑樵则选择以布衣学者的身份,在夹漈山撰写一部集天下书的大《通史》。

为了完成这部巨著,郑樵如海绵吸水般不断汲取知识,力求读遍各地藏书。当时人们称颂他:“惟有莆阳郑夹漈,读尽天下八分书”。秦桧等宰相的压制使得他的道路坎坷不平。秦桧多次下令严禁私人修史和著书,这使得郑樵面临巨大的困境。

悲剧接踵而至,亲人的离世使郑樵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尽管如此,他依然背着行囊,带着新书请求面见皇帝,但在秦桧的阻扰下始终未能如愿。最终,郑樵选择归隐山林,在夹漈山继续撰写他的史学巨著《通志》。

五十四岁那年,《通史》初稿完成。郑樵被抗金派官员举荐面见宋高宗,高宗对他的学识颇为欣赏,将他留在朝廷担任小官。然而这并不是郑樵的初衷,他希望能回到山林修正《通史》。后来因得罪朝中士大夫,被弹劾禁止读书。蒙受不白之冤的郑樵愤然病倒,年仅五十九岁便离世。

尽管遭遇重重困境和挫折,但郑樵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他的学问和精神将永远流传于世,成为后世学者的楷模和榜样。他的著作《通史》和《通志》将永远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为后人提供宝贵的资料和启示。这位伟大的史学家和目录学家将永远被人们铭记和敬仰。

上一篇:樱桃的著名品种有哪些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onity.cn 奇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奇闻异事,奇闻怪事,奇闻趣事,未解之谜,灵异事件,ufo事件,军事秘闻,娱乐八卦,历史趣闻,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