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金珠宋徽宗赵佶第二十九女,被金太宗分配到洗衣院
赵金珠:北宋末年的公主命运
赵金珠,生于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北宋第八位皇帝的女儿,被封为和福帝姬。她的命运随着历史的变迁而巨变。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这位公主的生平。
靖康之变,是赵金珠命运的重要转折点。公元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在这场巨变中,赵金珠与众多皇室成员一起被俘北上。
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八月,赵金珠到达金国都城上京。年仅十一岁的她,和其他宋室女性一起,在金朝祖庙行牵羊礼,表示投降归顺。此后,她们被分配给了金朝的皇帝、皇子、军官、臣民等。
赵金珠等人在入金后的命运可谓坎坷。根据史料记载,她们被送到了洗衣院,这是一个供金国皇族选女人、收容宫女的地方,也作为罚宫女劳动的场所。
在洗衣院的日子里,赵金珠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六月,金太宗下诏免去了赵构的母亲韦氏、妻子等人的罪人身份,成为良民女子。赵金珠的命运如何,史料并未记载。
回溯北宋时期,帝姬是皇帝之女的称号。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宋徽宗听从宰相建议,将“公主”改为“帝姬”。这一制度维持了十四年,直到靖康之变后,有人以“帝姬”与“帝饥”同音、不吉利为由,恢复旧制。赵金珠作为帝姬封号的一员,经历了这一历史变迁。
在北上入金的路上,赵金珠经历了无数艰辛。根据《宋俘记》和《呻吟语》的记载,她与父亲宋徽宗等一千九百余人一起被押往金国。在漫长的旅途中,年仅十岁的她展现出了坚韧与勇敢。
赵金珠的命运是历史的产物。她的生活经历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皇族的悲欢离合。虽然她的去世时间没有记载,但她的故事却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一个名字或许被岁月遗忘,但她的人生经历却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她就是赵金珠,一位在金朝时期生活在特殊背景下的女子。
在金太宗的两次诏书中,赵金珠的名字似乎隐隐显现。被分配到洗衣院的女子,多为皇室成员,虽未明确记载赵金珠的身份,但推测她应是金太宗的后妃之一。那时的她,年仅十四岁,青春正盛。
时间的齿轮缓缓转动,天会十三年(公元1135年),金朝第三位皇帝金熙宗·完颜亶即位。这位女真皇帝对汉文化有着深厚的热爱,对女真旧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甚至将部分北宋的后妃、帝姬从洗衣院中释放,有的被册封为妃,有的则被改嫁他人。
赵金珠的名字并未出现在被释放的名单中,也没有再嫁他人的记载。或许,她仍留在了洗衣院,默默地度过了自己的青春岁月。此时的她,已经十九岁。
关于赵金珠的去世时间,史料中并未留下任何线索。但根据《宋俘记》与《三朝北盟会编》的记载,我们可以推测她的大致生存时间段。
《宋俘记》专门记录北上人员的姓名、年龄与结局,一直记录到公元1142年为止。在这部史料中,并未提及赵金珠的去世,因此可以确定,赵金珠至少活到了1142年。而《三朝北盟会编》记录的历史事件时间更长,一直记录到公元1161年。在这本书的第九九卷《靖康皇族陷虏记》中,我们未能找到赵金珠的名字,这也意味着直到1161年,赵金珠可能依然健在,或者她的生命更长。若是这样,那时的她已经度过了四十五个春秋。
赵金珠的人生或许平凡,但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她的命运如何,却成为了一个谜团。岁月的长河静静流淌,带走了无数的往事与人物,但赵金珠的故事,却成为了历史的注脚,让人不禁感慨万千。在这历史的洪流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而赵金珠的故事,便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