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哪一位谋士让诸葛亮都自叹不如?
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雄才大略的人物笑傲江湖,如璀璨群星般闪耀。在这群英荟萃的时代,能吸引诸葛亮法眼的人才实属凤毛麟角。而其中一位奇才,更是让诸葛亮也自愧不如,这位被诸葛亮衷心称赞的“子彻”,便是刘巴。
刘备对刘巴的才智亦赞不绝口,甚至曾对刘巴说:“子彻才智绝人,若我这样的英雄方能任用,其他人则难以驾驭。”刘巴,字子彻,出身于官宦世家,其家族历代都有显赫的官职。他自身亦早慧聪颖,颇具才干,然而这也造就了他恃才傲物的个性。
尽管与诸葛亮相识,但刘巴一直对刘备的出身表示轻视,从心底里藐视这位自称皇室后裔的领袖。刘巴十八岁时,已在荆州担任要职,当时他的名声已经远扬。刘备曾试图让自己的外甥周不疑向他学习,但刘巴却委婉地拒绝了,理由是他的学问并不足以为人师。这件事让刘备颇感尴尬。
在长坂坡的关键战役中,刘备被曹操打得大败,许多士族都选择跟随刘备一起逃难。唯独刘巴却选择北上投奔曹操。这足以证明他对刘备的抵触情绪,宁愿跟随被世人诟病的曹操,也不愿跟随自称皇室后裔的刘备。
曹操对刘巴的投奔自然欣喜若狂,任命他为助理。随后,曹操派他去招抚长沙、零陵等地,对其非常重用。命运似乎对刘巴并不眷顾。赤壁之战中,曹操惨败,刘备夺得了长沙、零陵等郡。
当刘备入主零陵后,得知刘巴也在那里,他的爱才之心再次被激发。刘备不计前嫌地去拜访刘巴,却发现他已经逃走,而且逃得很远,到了交趾(今天的越南)。
原来,刘巴因为招抚长沙、零陵等地的计划失败,无法向曹操交差,只能选择逃跑。在逃跑之前,诸葛亮曾真诚地写信劝他归顺刘备,但刘巴却坚决地拒绝了。这使刘备对他深感怨恨。
刘巴逃到越南后,为了躲避刘备的追查,甚至改姓为张。他在交趾与太守士谿意见不合,于是改走牂牁道。不幸的是,他在益州郡被拘留,太守欲杀之。主簿认为他非同寻常,不可杀害,并亲自将他送到州里。见到益州牧后,由于益州牧与刘巴的父亲有过旧交,对刘巴的才华惊喜不已,凡事都向他咨询。
张松因曹操的冷淡,带着满腹怨气而归,他劝说刘璋与刘备联手对抗曹操。刘璋缺乏主见,竟然同意了这一建议。刘璋的谋士刘巴却持有不同看法。他警告刘璋,接纳刘备将带来祸害。但刘璋未听其忠告,导致后来张松的秘密计划泄露,刘璋才意识到刘巴的预见是正确的。然而大势已去,益州最终落入刘备手中。
在刘备围攻益州期间,他曾下令保护刘巴,甚至在抓住无法逃脱的刘巴时,刘备欣喜万分。面对刘备的盛情邀请和诸葛亮的劝说,刘巴最终选择归附,被任命为左将军西曹掾。诸葛亮的日常工作因此大为减轻。随着刘备地位的上升,刘巴的职位也得到提升,负责处理日常政务。
尽管刘巴在公众场合保持沉默,这使得张飞非常不满,两人关系紧张。诸葛亮曾试图让刘巴对张飞友好一些,但刘巴并不在意。刘备对刘巴的冷淡态度也感到不满,甚至表示如果有人能替代刘巴,就可以不用他了。诸葛亮和诸葛亮都高度评价刘巴的能力,认为他在幕后策划方面有着出色的才能。这使刘备改变了放弃刘巴的想法。
关于刘巴对张飞的冷落,东吴的智囊也持批评态度。但东吴君主认为这正是刘巴作为高士的体现,他不随波逐流,不取悦于人。刘巴为人节俭,不愿与人交往,只专注于公事。在刘备登基时,所有的文书都出自刘巴之手。他与诸葛亮、法正等人共同制定了蜀科之制,展现了其卓越的才能。
刘巴最杰出的贡献是在归附刘备后不久。他提出了三个策略来振兴刘备的国库:铸造价值百钱的铜板以流通货币、统一全国物价、实行公卖制度。这些策略迅速见效,使刘备的国库在短时间内充实起来。然而天妒英才,刘巴在蜀章武二年(公元222年)病逝,年仅三十九岁。他的离世让人们感叹英才早逝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