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光宗的皇后为什么可以把自己老公给逼疯-
第二个孝宗的家事,宛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宫廷剧。这位孝宗拥有四个儿子,大儿子早早夭折,他的逝去给宫廷留下了深深的哀思,其长眠之地后来被称为“太子湾”。在后续的皇位继承中,孝宗选择了三儿子作为新的太子,其媳妇也因此荣升成为太子妃。
凤娘出身武将之家,性格刚烈,敢说敢做。随着赵惇成为太子,他却变得唯唯诺诺,这让凤娘深感不满。这种不满情绪持续了十九年,直到孝宗为高宗守孝退位,太子赵惇终于登上皇位,凤娘也如愿以偿坐上了皇后宝座。
皇后的位子并非那么轻松就能守住。凤娘深知,废后的故事在历史上并不鲜见。为了维护自己的地位,她必须保持警惕。一次偶然的机会,光宗对一位宫女的纤纤玉手产生了好感。凤娘得知后,派人送来了一食盒,打开后竟是那宫女的双手。光宗受到极大惊吓。
除了处理宫中的纷争,凤娘还要面对来自朝廷的压力。光宗继位次年,她打死了知冷知暖的黄贵妃。此事引发了郊坛祭天时的风暴,光宗因此受到了精神上的打击。眼见丈夫成了废物,凤娘将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欲立其为太子。拥有实权的太上皇孝宗对此持有异议,更偏爱老二的儿子赵抦。这让光宗感到恐惧和不安,却敢怒不敢言。
在一次孝宗召见的光宗家宴上,凤娘独自前往,当面要求立其子为太子。面对孝宗的沉默,她责问道:“古人有言,立嫡以长。我是赵家明媒正娶,赵扩又是我亲生,为什么不能立为太子?”这番话让孝宗大为光火。在这场激烈的争执中,凤娘进一步加剧了与孝宗之间的矛盾。
回到宫中后,凤娘继续向光宗哭诉此事,添油加醋地说孝宗另有打算,连光宗的皇位也难保。光宗本就对孝宗心存疑惧,这下更是选择了避而不见。这场历史上的闹剧被称为“过宫事件”,长达一年多时间里,光宗不去给孝宗请安,令全朝哗然。直到孝宗临死前,大臣们的哭谏也未能改变光宗的态度。孝宗在无尽的期盼与痛苦中离世。
凤娘的手段最终达到了目的。在孝宗的葬礼上,由于光宗不肯主持丧礼,吴太皇太后只得让赵扩登基即位。这场闹剧最终成就了李凤娘的心愿。然而让她不解的是儿子的反应:赵扩一边绕着殿柱兜圈子一边大声哀求不愿做皇帝。最后由吴太皇太后亲自下令夹持住赵扩完成登基仪式。而当大臣去拿国玺时遇到阻碍时李凤娘果断地表示既然儿子做了皇帝她就亲自交出国玺完成了权力的交接仪式这一幕充满了戏剧性和紧张氛围同时也揭示了宫廷斗争的残酷和无情。网络配图揭示的历史悲剧:李凤娘与南宋的兴衰
在历史的漩涡中,有些人物的名字如同流星般短暂却刺眼。南宋的李凤娘便是其中之一。当她的儿子被大臣们强行推上皇位,她心中清楚,那只是个表面的辉煌。朝廷的实际权力早已旁落,她的时代已经落幕。
那年的杭州城,正值盛夏时分,暑气逼人。在七月流火的日子里,李凤娘在孤寂中走完了她的一生,享年五十六年。她的一生充满了权力斗争和宫廷阴谋,留下的只有深深的遗憾和世人的议论。由于她生前待人刻薄歹毒,死后连礼服都难以取得。宫人们用席子匆匆包裹她的遗体,准备运回宫中治丧。就在这途中,一声呼喊“疯皇来了!”让所有人都惊慌失措,李凤娘的尸体被丢在路边,任由骄阳曝晒,散发出阵阵恶臭。
读史至此,不禁让人感叹。光宗与孝宗的父子关系似乎充满了无法理解的纠葛,其中或许有精神病人的行为。李凤娘的存在,就像是南宋的一颗毒瘤,她所散发的瘴气污染了当时南宋蒸蒸日上的氛围。尽管光宗朝的时间只有短短五年,但由于她的影响,南宋的元气大伤,那种国富民强、繁华如锦的气势也被强行停滞。
这个悲剧性的角色,让人心生怜悯又充满愤怒。她的行为让人痛心疾首,她的存在仿佛是一种警示,提醒着后人权力的腐蚀性和宫廷斗争的残酷性。南宋的历史因她而更加曲折,更加扑朔迷离。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弱点、权力的腐蚀、以及一个时代的兴衰。李凤娘的存在,不仅仅是她个人的悲剧,更是南宋历史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