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古人男欢女爱 情色旖旎的天地在哪儿?
在古代中国,社会风气较为开放,男女在野外、大自然中恋爱甚至发生关系,并不被视为违背道德之事。今天我们要讲述的,正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充满氛围的特别之地——“桑间濮上”。
“桑间濮上”,这个名称源自春秋时期的卫国。卫国位于今天的河南北部,涵盖了河北南部和山东西部的一部分。濮水,也称濮渠、谱河,流经这片土地。此水源头有二,一支受济水于今封丘县西,向东北流;另一支受黄河于今原阳县北,向东流经延津县南。二支合流于长垣县西北,经滑县、濮阳县入山东注钜野泽。因水而得的地名有濮阳、临濮、濮州等。春秋时,齐师救郑及濮、庄子垂钓于濮,皆指此水。
这片土地上,春秋时期的卫国,濮水之畔土地平阔、气候温和、桑树遍野。在《诗经·鄘风·桑中》中有这样的描述:“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春天来了,在清澈的濮水边、宽广的桑林里,万物复苏、生机蓬勃。男男女女在这里聚会,边劳动边对歌,相约馈赠,打情骂俏,卿卿我我,自由自在。
当时的中国仍留有母系氏族的遗风,男女可以自由恋爱、大胆交合、多多生殖,并且这样的行为受到支持。因为繁衍是国之大事,《诗经》里有很多类似的诗句。《汉书》里记载的燕地民俗也反映了这一点。
“桑间濮上”不仅是一个地名,后来更成为一个成语,指风气盛行的地方,即男女幽会偷情的地方。但这也反映了人们对这片土地的复杂情感。这里不仅有美妙的音乐、自由的恋爱,更有对风气的批判与警醒。在这里,男女纵情声色,但更多的是对自由恋爱的渴望和追求。
“桑间濮上”是中国古代一个充满氛围的地方,既有美妙的音乐、自由的恋爱,也有对风气的批判与警醒。这个地方见证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开放风气和对自由恋爱的追求。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了解古代社会风貌,更是为了警醒后人,要端正身姿、自尊自爱、以敬事人、以礼律己。《汉书·地理志下》中记载,“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欢聚于此,音乐与歌声随之而生。”这一段古老的历史,被郭沫若先生在其经典历史剧《XXX》中再次唤醒。第四幕第三场里,他深情地表述:“我所弹奏的并非靡靡之音,我所歌唱的也非桑间濮上的辞藻。”在这部历史剧中,古老的卫地,桑间濮上的风情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和内涵。
“桑间濮上”,这个富有诗意的词汇,仿佛是一幅美丽的画面,男女在桑树林间、濮水畔畔相遇,情感交织。它不仅仅存在于古老的历史记载中,更在岁月的流转中,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和故事。它化身为英文句子a place of a lover's rendezvous in mulberry field,也即是野外谈情说爱甚至交融情感的地方。每一个词汇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故事和情感,仿佛让人置身于那个古老的时代,感受那份真挚的情感。
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地方都被赋予了特殊的含义和故事。“桑间濮上”不仅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情感的载体,一个文化的象征。它见证了无数的爱情故事,承载了无数人的梦想与憧憬。在这里,男女们用歌声和乐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心声。这里是一个充满浪漫与激情的地方,是一个让人们留下美好记忆的地方。
如今,“桑间濮上”已经成为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吸引着无数人来此寻觅那份古老的情怀。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那份古老而又真挚的情感,可以体验到那份独特的文化魅力。这里不仅仅是一个谈情说爱的地方,更是一个让人们感受到爱情与生命美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