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如何起名?周朝人取名有五原则六禁忌

历史名人 2025-08-29 03:17www.bionity.cn奇谈网

在历史的长河中,周代的姓名文化独树一帜,熠熠生辉。它的取名方式,既质朴多元,又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父辈的殷切期望。这种独特的命名方式,至今仍对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周人的取名理念中,崇尚质朴是其核心精神。从周人的祖先后稷的名字便可窥见一斑。后稷的名字为“弃”,这一质朴的取名方式被周人继承下来,人们并不认为这样的名字不吉利。如周庄王时的周公名叫“黑肩”,鲁成公叫“黑肱”,虽然名字听起来较为奇特,但在当时却是很自然的取名方式,根据生下来的生理特征而定。

不仅如此,周人的取名还蕴含了父辈对子孙的深厚期望。这种期望常常体现在名字之中,如周文王给孙子取名“昌”,寄托了振兴周族的厚望。在先秦名人中,以伯、仲、叔、季入名的数量最多,一般出现在字中,这体现了父辈对儿女的排行期望。

梦兆和占卜在周代的取名方式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如周初,武王与叔虞母相会时,曾梦见天帝指示给儿子取名“虞”,后来叔虞母产下一子,手上有一个“虞”字,武王便依此取名。类似的故事还有不少,这些名字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家族期望。

鲁国大夫申繻提出的取名五个原则和六个禁忌,至今仍有参考价值。这五个原则包括信、义、象、假、类,既体现了周人取名的多元性,也反映了他们对名字深层含义的重视。尽管有这些禁忌,犯忌的怪名字也时有出现。如鲁桓公的一个儿子因出生日与其生日相同,便命名为“同”。

周代的姓名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遗产,其取名方式体现了周人的价值观和文化传统。在今天,我们仍然可以从周代的姓名文化中汲取灵感,为我们的后代取名。这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标识,更是家族文化、父辈期望和人生愿景的承载者。在古老的中国,关于命名有着深刻的传统与智慧。这一传统,周人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对待命名,既遵循一套严谨的原则,又充满深深的敬畏。

他们不以国名为名,不以官名为名,山川、隐疾、畜牲、器币亦不在其列。这是因为他们深知,名字与天地、人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点疏忽都可能打破和谐,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周人的命名原则,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信,依照出生时的特殊印记为名;义,根据祥瑞现象而定;类,取父亲类似的名字;假,可假托万物之名;象,以相似之物为名。这五个原则,体现了周人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的尊重。

也有一些周人的命名方式,让现代人感到困惑。如以熊狂、不寿、圉、乞、丐等为名,这些名字在现代看来似乎有些怪异。但这正是周人对待生命、对待命运的一种独特方式。他们对生命充满敬畏,对命运充满敬畏,在取名时也会体现出这种态度。

值得一提的是,商代流行以时取名,帝王均以天干字为名。到了周代,这种取名方式更为丰富,不仅取天干字,也取地支字,如以午、申、寅等字命名。还用四季名称、月亮朔望、霜、雪等字命名。这种取名方式,体现了周人对自然的敬畏,对时间的尊重。

如楚王熊严的四子,老大和老二的名字是伯霜、仲雪,就是以季节为名,展现了周代取名的丰富多样与独特魅力。这些名字,不仅仅是简单的标识,更是周人对待生命、对待自然、对待时间的态度与哲思。

周人的命名传统,是对生命、对天地的一种敬畏与尊重。他们的名字,是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对生命的感悟,对时间的尊重。而这些,正是我们理解古代中国文化的钥匙。

Copyright © 2019-2025 www.bionity.cn 奇谈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奇闻异事,奇闻怪事,奇闻趣事,未解之谜,灵异事件,ufo事件,军事秘闻,娱乐八卦,历史趣闻,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