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败退孤岛为何要葬在慈湖?
在涵碧楼俯瞰日月潭美景的1949年最后一天,蒋介石和他的儿子蒋经国沉浸在这如画的景色中,却无心欣赏。他们登楼远眺,暮色苍茫中,面对如血的残阳和环抱着的青山,蒋介石的思绪飘向远方。他的内心并不在山水之间,而是在思考如何收拾败退台湾的残局,如何应对即将来临的严峻形势。
蒋介石清楚台湾的形势犹如一座孤岛,他对于美国伸出援手的希望已破灭。军队随时可能进攻,而他手中的军队已是散兵游勇,难以抵挡。台湾岛内的经济秩序混乱,生产失调,物价飞涨,民生凋敝。他必须迅速采取行动,以强硬手段维持这块领地。这一晚,父子二人在涵碧楼深谈到很晚,蒋介石的心中已有了统治台湾的计划。
次年3月1日,蒋介石宣布恢复“中华民国总统”职务。他在辞去总统职务后,虽仍为总裁,但李宗仁远在美国,他已成为台湾的实际独裁者。“总裁”的身份使他发号施令时名不正言不顺。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他选择宣布恢复“总统”职务,并加上顺应民心的措辞,这是他常用的政治手段。
复职后,蒋介石的首要任务是安定内部,为此他进行了新的人事安排。他确保蒋经国的地位稳固,顺利升迁,并任命陈诚为行政院长,吴国桢为台湾省主席。军队高级领导人也进行了调整,包括孙立人、周至柔和桂永清等将领。
人事安排妥当后,蒋介石让蒋经国担任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一职。虽然这个职位看似不高,但蒋经国实际上掌握了超越三军统帅的权力,负责监督筹划情报业务和对大陆游击活动的派遣和指挥。蒋介石还在“总统府”内设立了“机要室资料组”,也由蒋经国负责管理和指挥所有党政特务机构。这样一批元老如应钦、阎锡山等被贬逐台湾。一时间台湾再度成为蒋家的天下。
人事安排就绪后,蒋介石开始整顿社会秩序。为了防止的渗透和破坏活动他提出了“保密防谍”的口号并出动大量警察、宪兵和特务开始了大逮捕和大屠杀的行动对于一切可疑人员格杀勿论这使得台湾岛弥漫着腥风血雨的气氛。在经济方面为了稳定局势蒋介石实行了“三七五减租”的土地改革政策虽然他曾多次拒绝这一政策但在亡命台湾后他不得不做出妥协。然而这项政策并不足以缓解台湾的困境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和舟山群岛台湾再次陷入混乱和危机之中面临着解放军可能的进攻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