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三大疑案之一:顺治真的出家当和尚了吗?
“世祖出家”是清初三大疑案之一,流传着顺治帝因爱妃董鄂妃的逝世而心灰意冷,最后前往五台山清凉寺出家的说法。这一说法虽然看似凭空而起,但实则有着深厚的土壤和背景。
爱新觉罗·福临在年幼继位时,朝政由多尔衮等人掌握。在他20岁时结识了高僧憨璞聪,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与多位高僧交往密切,对佛教的痴迷程度令人惊讶。顺治十七年八月,董鄂妃的逝世让顺治帝痛不欲生,他尝试通过沉浸在佛法中寻找解脱,频繁召见茆溪森等和尚,最终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38次造访他们。这些经历让顺治帝决心隐遁佛门,摆脱尘世的烦恼。
顺治的这一决定引发了一场风波。当他的师傅玉林琇得知顺治已经净发准备出家时,愤怒不已。场面一度紧张,但最终顺治无奈表示愿意重新留起头发,不再出家。这场折腾让他的身体无法承受,最终染上了当时致命的疾病——天花。不到半年,他便在养心殿离世。
尽管顺治的离世并未真正实现他出家的愿望,但他的故事仍然被人们传颂。在村寨里的年轻人中,有两种舞蹈——“夸耳环”和“情歌”,则成为表达爱慕之情的独特方式。
“夸耳环”舞蹈中,青年男女通过歌舞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舞蹈的圆圈不封口,男女主角在众人的哄闹中走到圆圈的首尾位置,领唱和合唱交织进行。舞蹈动作随着节奏的变化而频繁变换,伴唱的歌词也是即兴填词。舞蹈达到高潮时,众人会起哄提问,男女主角则轮流回答。这种欢快的歌舞场面一直持续到情侣们无法招架为止。
而“情歌”舞蹈则是一种表达双方爱慕之情的另一种形式的舞蹈。第一对情侣并肩而立,其他舞者则作为他们的亲朋好友分站两旁。两个相互靠近的情人拿着手帕作为道具,通过舞蹈表达彼此的爱慕之情。他们的服饰古朴典雅,女青年的长衫和头帕上的精美绣花展现出青春的活力。情侣们在舞蹈中相互顾盼,即使我不懂他们唱的羌语歌词,也能感受到他们之间的爱意。
每当这两种舞蹈上演时,村寨里的人会纷纷前来观看。有的坐在草地上,有的靠在麦秸堆上,还有的爬上屋顶。看舞蹈的人比跳舞的人还多,因为这也是未来女婿、媳妇接受考验的时刻。长辈们会关注哪家的小伙子或姑娘更出色,这也是一种独特的社交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