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标准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杨幽红:高标准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随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于建设制造强国的坚定决心,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显得尤为关键。标准决定质量,标准化作为创新发展的驱动力,是制造业质量技术基础的核心要素。在此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入和准确把握高标准如何引领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标准,是经过协商一致并经过公认机构批准的文件,旨在获得最佳秩序。在我国,制定满足国内外需求的高标准,既是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全球层面,参与制定或采纳国际标准有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在标准化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建立了新型标准体系,并成功开展了一系列地方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这些坚实的标准化基础为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要认识到,以高标准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需要根据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从三个方面重点推进。
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生产务业团体标准。围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制定团体标准,以高标准引领这些产业发展。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力度,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团体标准。推动制造业与工业设计、研发、供应链管理等制造服务业的联动发展,促进制造业向服务增值延伸。
在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过程中,打造先进制造业标准化创新平台示范区。围绕工业互联网体系,健全网络、平台、安全功能。这包括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进前沿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支持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推进工业互联网小镇(园区)标准化建设等。
实施先进标准“引进来”和中国标准“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这不仅包括跟踪全球标准化发展前沿动态,学习借鉴国外的标准化技术方法与经验,还包括加快标准化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提高我国在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方面的国际一致性程度。通过这一战略,提升“中国制造”的国际影响力。
以高标准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从多个方面协同推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借助“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我们正在积极加强与国际间的标准化合作,以推动“中国制造”的国际化进程。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机遇,让我们与沿线国家、地区共同构建标准化互联互通的桥梁,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水平,更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对“中国制造”的质量信任。为此,我们鼓励我国的专业技术人员、科研机构和优势骨干企业全面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积极在重要的竞争领域发挥主导作用,主导或影响国际标准的制定。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希望能够实现与主要贸易国家之间的标准互认,进一步推广“中国制造”标准在海外市场的应用。
我们也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积极拓展面向国际市场的业务,特别是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网络。这将有助于提升“中国制造”的市场占有率和产业集中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中国制造”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企业不仅是我国制造业的骄傲,也是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
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更是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力支持。通过标准化互联互通的合作,我们将与沿线国家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步伐,实现共同繁荣的目标。
(来源:经济日报,作者杨幽红,系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计量大学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观点新颖、独特,值得一读。)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将继续坚持开放合作的理念,加强与世界各国在标准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我们相信,通过共同努力,一定能够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为全球制造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